日本科技为什么比中国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汤川秀树,到2015年的梶田隆章,日本已经出现了24名诺贝尔获奖者。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科研大国。中国不仅在诺贝尔领域,在科学创新领域也大幅落后于日本。日本在科研领域为何如此强悍呢?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汤川秀树,到2015年的梶田隆章,日本已经出现了24名诺贝尔获奖者。这不,马上又要颁奖了,日本又有三位科学家入围。

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科研大国。以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为代表,日本国立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家。

中国不仅在诺贝尔领域,在科学创新领域也大幅落后于日本。2016年,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企业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

虽然GDP超过日本,网红也多的数不胜数,但在“硬实力”上,中国跟日本还差的很远。那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国人,需要清醒一下了。

还是那个老问题,日本在科研领域为何如此强悍呢?

首先,因为兴趣搞科研。日本的大学教授们搞科研、发论文,并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出于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比如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京都大学教授中山伸弥。他就是因对“干细胞”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断研究,发现了“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的结论。也正是因为这个出于兴趣得出的结论,让他享誉全球学界,也让中山在年仅5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为了评职称搞科研,“功利心”太强,当得到那个称呼后,就没怎么有动力了,出于兴趣搞的科研,才会后劲十足。

其次,“大学者——大学者”的理念。围绕大学到底是以谁为核心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与中国大学机构的过于行政化不同,日本大学是以“学者”为中心的,行政人员是为教授、研究者、学生服务的,根本没有什么官架子。正是基于“大学者——大学者”的理念,少了各种行政阻挠,日本大学的科研才会如此顺利。

再次,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没有国界。虽然人们都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号召人们为祖国效力。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换一种思维模式。利用全世界的优势资源发展科技,日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与他国科研人士联合获得的。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2001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曾在美国大学进修,均了解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中国也可以突破一些限制,开展国际共同研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充足的经费保障和科学家的努力。俗话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只有解决了科研人士的后顾之忧,科研才能顺利进行。日本的大学教授和研究所人员申报课题的渠道和形式,是课题注册制,不必层层审批,一定份额的经费就很快拨下来,保障其数年的研究。数年如一日,可以自始至终、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不必特别公关和费心的经费申请渠道,不受外界的干扰,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为独立自由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另外,这些学者们获得的崇高地位也与他们的努力不可分割,很多教授六七十岁依旧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这是最令中国留学生所钦佩的。

种种原因,让日本科研走在世界前列,科研基础好了,自然能够为诺贝尔提供支撑。与虚拟的“网红经济”相比,或许日本的“实体科技”更值得中国学习。

延伸阅读:

日本科技到底有多强,除了25个诺贝尔奖还有这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从一片废墟中迅速恢复并很快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连续18年高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那么代表国家活力和实力的科技,到底有多强?

1、诺奖:迄今为止,日本人已获得25个诺贝尔奖,涵盖了除经济奖外的全部领域。其中从1949到1999共8人,而从2000年到2016年就有16人之多。我们在吐槽村上春树落选的万年老梗时,日本诺奖早已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2、科研:日本科研经费足,日本的科研经费在经合组织排名的38个国家中排第三。收入高,教授平均工资比公务员高一倍,比程序员高出近三倍。

3、技术:日本从1963年到2015年,共获得美国商标与专利局专利106.1万个,仅次于美国,高出德国2倍多。

4、教育:日本发起的侵略战争刚刚结束,便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在中国全面实施是2008年。

来源:格上理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821159034

1532186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