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产业化》唐大平:建成规模化秸秆收储运体系 补齐龙江秸秆综合利用的短板

 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空间巨大,国内秸秆综合利用的大企业都十分看重这里的资源,中节能、泉林纸业、国能等生物质发电企业纷纷在落户龙江,极大地推动了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秸秆收储运体系滞后,严重的影响着秸秆产业的进程,我们根据秸秆收运工作的实践和调研情况,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发表以下看法和建议,供参考。

一、黑龙江省秸秆收储运状况

1.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和任务

有关国内秸秆去向的专家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为9亿吨,其中:还田做肥料的15%、饲料占16%、发电气化3%、建材等1%、食用菌1%、薪柴达50%、露天焚烧16%、其他1%。可见没能有效利用的秸秆达66%以上,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收运能力造成的。十三五规划中要将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国家战略发规划,并改“禁烧”为“促用”,努力地在为秸秆利用寻找出口。

黑龙江省年产1亿多吨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每亩密植达5 000株,又粗又硬,木质素、纤维素含量较高,每亩青储(30个干物质)产量达4.5吨,玉米秸秆(30个水的)亩产也接近1吨;同时黑龙江省也是畜牧大省,青储用量巨大;北方取暖期长达半年,用在采暖的生物质锅炉和压块燃料等方面有着旺盛的需求。

秸秆作为可再生资源不能任凭农户一烧了之,既污染大气又浪费资源。黑龙江省积极推进秸秆的产业化,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实现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利用。按照规划,在2020年秸秆利用率要达到85%,也就是说黑龙江省要处理8 500吨秸秆,这就需要建立每年收储运秸秆能力10万吨的企业850个。但是,据了解黑龙江省内能收运3万吨秸秆的企业寥寥无几,目前一方面秸秆利用企业原料紧缺,另一方面农户却无奈的在焚烧秸秆。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能把秸秆与土地迅速分离,农户就没有可烧之物了;秸秆企业也可以方便地去地头取用秸秆资源;政府也不用“天上卫星照,地上警车叫”的去监控火情了;秸秆的价值得到体现,蓝天白云有了保证。所以秸秆综合利用的第一步,就是要如何解决规模化、高质量地把秸秆从地里收运出来,建立新型秸秆收储运体系是个前题。

2.秸秆收储运的困难

(1)收运时间短。黑龙江省地处寒带,积温低,一般玉米籽实要十月初才能成熟,11月初就要下雪,被雪盖住的秸秆就不能收了;秸秆回收必须经过晾晒,再去掉下雨时间,实际收秸秆的时间仅有二十几天。

(2)捡拾不干净。东三省传统上为了增大受热面积,除了农场和部分示范田是平作,农户的地基本上都要起垄,这样,用普通的秸秆收运设备收净率通常不到60%。另外,搂草机作业时会混入泥土,造成含土量超标(生物质发电厂一般在8%~14%)。

(3)收运机械小型化。一般单机每天只能收60亩左右,大约30吨秸秆。捡拾秸秆都是小型捡拾机,甚至用人工,效率很低,近两年开始打包,由30公斤的小方包逐渐过渡到200公斤以上的大圆捆。缺乏草捆捡拾车和秸秆收运车等配套车辆,运输和装卸成本居高不下。

(4)秸秆田零碎。有的农户村东分块好地,村西头搭上块次地,有地块只有几垄,无法实现大机械作业。几乎没有专门的秸秆收储中心,没有收购点,秸秆是能够抢收多少就算多少,其余烧掉。

3.秸秆政策无法落地

(1)秸秆还田困难。北方天气的原因,冬季寒冷秸秆不腐烂,春夏季节腐烂时又与苗争氨;深翻上来的生土无养分;易虫害、断垄、不保熵等弊端无法克服。目前做不到施用腐熟剂和高温碳化来还田,玉米种植没有休耕、轮作,种植全靠化肥。不可能像关内、江南那样秸秆直接还田,还田深翻需要大农机,每亩地费用要提高30元左右,农户不愿意多花成本。

(2)秸秆离田费用大。政府出于环保要求禁烧,但是将秸秆收到地头的人工、机械成本,每亩需要30元以上,农户不会赔钱去收秸秆;即使农户能合上账,秋天收粮的主业都顾不过来,还要去去租借设备秋收,没有人手和时间去赔钱收秸秆。现在有专门的“帮烧队”,他们负责集拢,每晌地收60元,很多农户花钱雇佣他们。

小农户没有深翻能力,怕收秸秆时压坏了地,要求进地后得给翻地、整地、起垄,大约每亩需要60元,这样秸秆收储运企业也支付不起。只有农场、合作社的大片地块可以下地,反正需要大农机下地深翻整地。有的农户同意不要钱让下地去收秸秆,但是必须收干净,否则到时候放火烧荒时连不上片,收拾起来更“闹心”。

(3)经纪人制度不完善。黑龙江省目前一般由秸秆经纪人直接向农户收取,或者利用小型设备去收运,数量、质量没有保证,难以持续。惜售、抬价、参假等乱象环生,治理难度大。

(4)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秸秆禁烧,环境保护不单是农户的事,应该认识到,农户主动下地去收秸秆是等不来的,高压强制禁烧也不是办法。

现在省、市政府部门,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天天喊话;县、乡镇的政府一面落实禁烧,一方面又替农户抱怨;农户则是不管你怎么喊,不合算我就是坚决不干。中央台2015年1月3号播出有关秸秆的节目中,黑龙江省青岗县农民就明确的说:“你不让烧咋整?谁来给种地?要不你们来把秸秆拉走,我们不要钱”。这真实的反映了农户的心态。

政府的发改委、农委、环保局、燃料办、农机局都来管一点,有的补在项目上、有的补在购买农机上、或生物质发电能源方面补贴等,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最后由于没有很好的项目和载体,有的补贴只能剩余、上缴。资金的投向方面,也是重秸秆应用,轻秸秆收集,以致于秸秆收储运环节严重滞后。

二、建立规模化秸秆回收体系

规模化收储运体系主要是:建立专业的队伍;有专项的秸秆基金,要配置秸秆专业设备;以及有一套可行的秸秆收储运机制和方案。

1.建立专业队伍是关键

近日(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部了发改环资〔2015〕2651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积极扶持秸秆收储运服务组织发展,建立规范的秸秆储存场所,促进秸秆后续利用。各地应出台方便秸秆运输的政策措施,提高秸秆运输效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秸秆收集和利用,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表明要支持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规模化的专业收储运公司运营,它不同于现行散乱的经纪人模式,要求要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如果能够组织起一批10万吨以上的秸秆收储运企业为龙头,在各地再去带动小型的收储队伍,建立秸秆收储运平台,才能形成秸秆收储运服务的产业,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有了一批大型专业秸秆收储运主力军,用工业的思维去解决农业问题,大规模秸秆利用才会成为现实。政府才可以统筹的规划、组织,农户可以方便地借用公司的能力,去解决秸秆离田问题。政府动员和扶持社会上有资金、有能力、有愿望企业投入到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之中,是件关键的大事。完善秸秆经纪人体系,做到可控,最好把经纪人变成收储运实体。

2.政策是保证

没有政策引导,农户不会自动自觉的去收秸秆,只要不赔钱,他们会通情达理的配合政府完成秸秆禁烧工作。没有资金,不想办法就不可能搞好秸秆禁烧,哪的地方政府拿出秸秆基金和办法,哪的工作就有成效。补贴要精准化,原则上是谁在秸秆收储运上出力,就补给谁;政策要给真正做事的企业,而不是想靠补贴谋利的人。

(1)秸秆出田的补贴。政府这个补贴必须有,不能让农户和收储运企业来担负环保的成本。经测算要将秸秆收运到地头,人工、机械成本大约每亩30~40元(太原地区已经补贴70元标准)。有了这项补贴,农户收运秸秆不至于赔钱,如果农户没能力收秸秆,可以像收粮食那样,去委托秸秆收储运企业来做,发生的费用就转移到收运企业。如果愿意还田,该补贴费用也归其所有,以后农户就坚决不准焚烧秸秆。

(2)农机补贴。四部委发文也指出:由于秸秆收集机械一次性投资大、作业时间短、机械利用率低等因素,也要政策上大力支持。农户通常不会投资购买一年只能用20几天的秸秆设备,而专业公司却可以通过跨区作业、承包作业、设备租赁等措施,发挥设备的效率,专业、高效地展开业务。

谁买秸秆专用设备,都应该享受到农机补贴。以往的思维是利用农户的现有小型农机,让农户搞人民战争,现在看来小规模农户作业只能作为补充,要想大规模收运秸秆,只能通过大型机械化才能解决。规模效益可以把收储运成本降下来,预期要比人工和小机械收秸秆要下降30%。

(3)专项资金匹配。收秸秆必须要有专业的设备能力,一般年收储10万吨(20万亩)能力的配套设备需要1 500万元。如果企业已经投资了1/3以上,政府再给予2/3的匹配资金,用低息或贴息贷款支持秸秆专用设备到位,收储运能力早日体现,贷款会早日偿还。

以哈尔滨市双城这个秸秆大区(县)为例,目前玉米种植200多万亩,区里规划青储种植扩展到30万亩,目前已有的收运和利用能力70万亩,剩余的100万亩,按照规划到2020年,五年内每年拿出专项贷款1 000万元,即可以实现全区秸秆全部回收目标。

如果政府像抓粮食那样,把秸秆利用提到战略规划上来,纳入政策资金扶持体系,秸秆的收储运目标才能实现。据说绥化市政府计划拿出5 000万元,成立秸秆专项基金,相信年内秸秆利用项目就会有较大的进展。

(4)补贴范围。秸秆收储运不单是农户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全国治霾,大家有责,谁在防雾治霾有贡献,政策就应该顾及到谁,这样他们才敢投入。目前没有针对秸秆回收的新型经济实体的补贴细则,没有土地的收储运企业希望尽快的享受政府政策补贴。

政策应该一直到专业设备普及,市场化机制建立以后,就不必政府补贴和投资了。

3.专用设备才能形成规模化

目前有很多秸秆收储运专业设备可以选择,公司针对黑龙江的地情做了设备补充和系统配套,成为专业生产研发秸秆收储运设备的企业:

(1)田间搓粒拖车。德国科罗尼公司推出一款拖车2015年在汉诺威农机展拿了金奖,该产品可以在地里行进捡拾秸秆的同时,用两个800毫米直径的挤搓辊,在200MBa的压力下将秸秆挤搓成颗粒。每小时产量达5吨以上,是我国固定压块机的2~3倍,成型机理上也与国内的不同,压实的颗粒可以降低十倍以上的运输成本。德国公司要两年后再进中国,总经销在做努力。

(2)秸秆捡拾拖车。目前看来是最为有效的秸秆捡拾设备,在拖拉机的牵引下,用自带的捡拾头快速地将秸秆装到车斗中,快速送到地头。在地头再进行二次装车或打包,为抢收秸秆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国内生产的30、70、90立方米的捡拾拖车,大大降低进口成本。

如果收储地离生物质电厂或秸秆加工企业很近,可以直接将散料运进工厂使用,降低了打包、拆包的成本。

(3)高效能打包机。美国威猛和德国科罗尼最新推出的COMRIMA FIS5 XC大圆捆打包机,每包秸秆重量达到400公斤,一小时秸秆可打40~50包,每天在120吨以上,是最实用的秸秆捡拾设备。小型方包打包机效率太低,而且人工装卸费用高,只能做以补充。

(4)脱粒收是趋势。玉米收获的方向是像收小麦一样只收籽粒,而且秸秆和玉米核是过腹粉碎的,可实现不落地回收。这种方式减少了很多农作流程,但是必须站秆玉米水分在30%时才能收割,这个水分的秸秆质量好,但是收运时间更短,等到下雪前才行,必须用凯斯等高效的大设备。

(5)颈穗兼收机。收玉米要摘棒,这时的水分在50%左右,兼收的秸秆必须马上处理,否则3~5天内会“烧包”而引起变质。该种设备虽然效率低一些,可以对黄储秸秆实现了不落地回收,收的秸秆只适合去做黄储、肥料、沼气原料。

欧美为什么没有颈穗兼收机?在欧洲了解到:秸秆晾晒去水是不可减少的程序,种植的土地是最好的晾晒场,为此他们还有专门翻晒机,晾晒到35%水分后才能进行回收。国外要么就是含水量70%左右的全株秸秆去窖存或裹包做青储,要么就是在地里将秸秆含水降到35%以下才能存放,含水50%左右的秸秆最难以控制,堆放最易发霉,应用也有局限性(因为没有营养,大牧场不收;做燃料含水量又大)。秸秆回收后,不可能再去晾晒,烘干的效果甚微成本极高,窖存或裹包也不划算。

 

(6)裹包机的应用。青储选用裹包机有明显优势,不用做青贮窖,不用碾压密封,不用担心开封后的二次发酵变质。裹包后可存放2年,方便管护,随用随取。

(7)用青贮收割机。青储收割机带有籽粒破碎功能,效率高,一般每台收青储每天在300亩,约1 200吨。收割机配上收苜蓿和燕麦的捡拾台,可以直接收集条的秸秆,每天能达到200吨。用这类设备可以从6月、7月收两茬苜蓿,8、9月再去收玉米、甜高粱青贮,10月份再来收玉米秸秆,12月上大冻时可以收芦苇。这样设备利用率高,空置期短,通过收青储来降低收黄贮的成本。

(8)田间打包机。在地头和料场进行打包,集中处理效率更高,可以延长打包时间,近似工厂化生产。

(9)田间压块机。装在拖车上的压块机,采用柴油机驱动,节省运费,压块和松散秸秆体积可以相差10倍以上,运费可以十倍以上节省;如果燃烧秸秆的燃气机驱动成功,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推广秸秆就地就近实现资源转化的小型化、移动式装备,是今后的方向。

(10)滤土装置。对于含土量小于7%的秸秆使用企业,秸秆必须进行滤土处理。公司研发了可移动的搅龙式、滚筒式、振动式滤土拖车,效率高、效果好,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11)秸秆捡拾拖车。公司生产的大圆捆捡拾拖车,可以自动捡包,推包,卸车,中短途运输。

(12)秸秆集条器。可以安装在各类型的玉米收割机上,可来回将8~12垄的秸秆集成一条,改变过去将秸秆抛洒在地里,用搂草机产生的含土量高的状况。希望农机管理部门能够推广这一做法。

(13)垄地捡拾器。随垄型的柔性齿捡拾器的捡净率达到90%;配有虑土装置,含土量比以前降低达到7%,符合大多数的企业使用。

(14)辅助秸秆设备。搂草机、抓草机、码垛机、运草拖车、加油车、房车、压块运转集装箱(10英尺英尺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英尺=0.305米。——编者注)等设备。

三、秸秆离田解决方案

1.设备优化配置

秸秆收储运设备的优化配套,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形成了秸秆专业收储运设备生产基地和收储中心,设备配套如下:

(1)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规 格

数量

(台)

能力10小时

(吨/日)

1

收割机

纽荷兰四驱FM5000

6

青储: 8000

秸秆:1000

 

捡拾台

冠军台4米

6

 

2

链式自卸车

一工牌拖车40立方

30

青储:2200

秸秆:800

3

秸秆捡拾拖车

博田40立方

10

青储:2000

秸秆:800

4

大圆捆打包机

威猛、科罗尼(COMRIMA FIS5 XC)1.2*1.5

20

秸秆:3200(8000捆)

5

青储裹包机

省农机院1.0*1.0

10

青储:600 (2000捆)

6

1354拖拉机

1354

10

 

7

1604型拖拉机

1604

20

 

8

圆捆捡拾拖车

18捆

50

秸秆:2700(9000捆)

9

抓草机

100马力

4

码垛、装车

10

秸秆集条器

(改造)

60

6000亩

11

捡拾器改造

(改造)

60

6000亩

12

移动压块机

2/小时

4

60

13

周转集装箱

20英尺(10吨)

10

 

14

管理房车

可宿营

4

 
 

总计

     

按30天有效工作日计算,需配置能力:年收青储的能力30万吨(8万亩);收运秸秆的能力10万吨(20万亩,不算苜蓿和冬季收芦苇)。设备按照作业计划统一调配。

(2)设备配套的考虑。上述设备补贴以后也需要2 000余万元,预计3年回收设备投资。利用青、黄储收割设备搭配,使其效益最大化,青储收割机通过跨区作业,尽量延长设备作业时间,减少空置期,力求尽快收回购置成本。夏季收苜蓿,秋季收青储、秸秆,冬季收芦苇等作业,达到全年运营;如果配置专一秸秆的设备,专业公司难以生存。

(3)辅助配套。拖拉机等通用设备,可以利用各地的农机站租借解决;秸秆压块产品周转运输也配置了标准集装拖车,节省了装车、卸车、临时储藏的成本;秸秆长途(30公里以上)运输车外包;配置的房车可以解决在秸秆抢收期内,解决作业人员生活和办公问题。

和当地农机合作社充分融合,收秸秆时,正值合作社的拖拉机闲置期,合作社得到租赁费,收运企业也不用在拖拉机上做重复投资。利用好已有的青储收割机,收玉米时将这些空闲设备配上捡拾台,就可以收秸秆,节省设备投资,盘活存量资源。

2.秸秆的晾晒

现在的联合收割机都是为还田设计的,将秸秆粉碎铺地,在晾晒2~3天后,再用楼草机集条晾晒1天,水分由50%左右降到35%才可以捡拾和打包;如果玉米联合收安装了集条器,就要多晾晒两天,这样含土量减少很多,这需要改变现有的收作方式。

将秸秆打成300毫米左右长的段,揉搓后成连带蓬松的丝网状,这样容易脱水,捡拾和打包效果也最好;切的越细碎还田效果要好些,但是打包成型效果反而不好。

春天收秸秆,需要在前一年的秋季提前集条成垄,东北不易进行秋整地,秸秆在春季清明左右时间,风干后的秸秆可以进行春收。

3.快速“离田”是核心

在短短20几天的时间里,最大量的回收秸秆,要以捡拾拖车为主,更多、更快地将秸秆运到地头,赢得时间,在地头从容的打包、装车处理。打包机也可以延长1~2个月的工作时间。可以减少打包机的配置,节约设备购置成本,下雪后清理浮雪后,照常打包和转运,基本不受天气的影响,延长秸秆收运周期,稳定地向秸秆客户配送原料。

4.收运方案

秸秆收储运工作,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和农户合作社。通过政府宣传动员,各自然村屯成立秸秆工作小组,派出专门秸秆代表,将本村秸秆地分解落实,并与秸秆收储运企业对接。收储运企业与秸秆代表签署收运合同,秸秆归属企业所有。

收玉米秸秆的标准为:含水量在35%以下,含土量7%以下,每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超标后相应折扣,收储运企业在地头收购秸秆。

收储运秸秆三种形式(单位:亩):

(1)收购式:由农户用自家设备将秸秆收运到地头,政府付费10元,收储运企业付费25元(合计地头价为70元/吨,对农户是笔不小的收入)。

(2)提供设备式:农户没有秸秆收运设备时,可使用收储运企业的设备(拖拉机、机务人员、耗油等费用自付),按标准政府付费10元,收储运企业付费10元。

据测算,按照公司最小的设备能力,每天要捡拾50吨(100亩),农户可以得到2 000元,去除设备、人工、油料费用1 000元,可以每天净得1 000元,30天可得3万元,这对农户是个可观的收入,拖拉机设备也可以有3万元的收入,大的设备收入更多。

公司主要依靠当地的“机手”、“帮烧队”(当地专门为农户提供收割、放荒服务的人),解决下地,及其作业人手的问题。

(3)代收式:农户没有能力,需要收储运企业代收秸秆时,政府付费10元,收储运企业自付收运成本。

在地头按照每亩地先付50%,运走时付清钱款,运走前在地头的秸秆归农户保管。收储运企业在地头还要进行打包、滤土、集堆、运输等工作,农户参与还可以在家门口就得到务工费,增加就业和收入。运输成本取决于运距和运输方式,30公里费用大约在每吨60元左右。

公司可以通过销售、租赁秸秆设备,以及投资秸秆设备与当地农户成立秸秆收储运子公司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经营。

5.秸秆的储存

秸秆体量大,存放安全隐患大,不宜集中大量存放,除了生物质电厂等大型使用企业外,不宜超过万吨。最好分散地暂存在地头、田间,随用随取,一直可延续到次年四月末春耕以前。10万吨的秸秆一般需要50~100个临时储存点,用于周转和现场打包;固定点只应该存放打包后的秸秆,不宜超过3 000吨,占地20亩以上。

储存点要求地势高,排水好;离路边相对较近,离村庄远些;不在风口,设在背风之处;方便临时电源连接的地方(为二次田间作业提供条件)。

秸秆在地头上存放时,为了防雨淋尽量苫盖,存放和卸车时,应该形成3米间隔,做成3米宽、2米高的条状料堆,利于排水和通风。下雪后在田间打包时,剥离雨雪造成含水量大表层就可以照常工作了。在东北,这一措施对于秸秆收储运过程十分重要。如果春收占地,可以买断地头,保证常年秸秆供给的均衡。

根据四部委发部的发改环资办〔2015〕2651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有关“贯彻执行有利于秸秆利用的土地和用电政策。土地政策:秸秆收储设施利用地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空闲地、废弃地等,原则上按临时用地管理,属于永久性占用的,按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办理审批手续。电价方面:粮棉主产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秸秆捡拾、打捆、切割、粉碎、压块等初加工用电纳入农用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范围,降低秸秆初加工成本”的要求。

成立秸秆收储中心,利用当地的废弃砖窑、学校、荒地等场所进行打包、压块、秸秆存放等作业,享受低费用政策并享受电价补贴政策。向本区域各个收购点收运秸秆业务。

6.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配套

公司投产的年处理6万吨秸秆的综合加工项目,产品主要是秸秆发酵饲料、肥料;压块饲料、燃料;制碳、发电。

三、建议政府整体规划

要想顺畅的到田间作业,要政府出面给予保障,运行主体是企业,政策保障靠政府,行政加市场手段缺一不可。

1.政府推动产业化

建立政府推动,秸秆利用企业为轴心,经纪人参与,帮助农户秸秆离田的市场化运作体系,实现农户+专业收运公司+秸秆用户的共赢模式。将利益分配公式化,利用经济杠杆(补贴)和行政管理(禁烧令)调整收储运体系市场化运作。按照秸秆就地利用原则,减少运距,实现包区域,包收储运,包禁烧责任制。建立秸秆收储运示范区,签订代收秸秆合同,让专用设备下地有法律保证。

改变秸秆利用管理部门太多,应该出台统一补贴政策,由多龙治水改为统一领导。将禁烧转到促用,以收促用,以用促收的秸秆产业化新思考。

2.秸秆作物规划种植

粮改饲,利用秸秆夺回半个农业,加大青储秸秆饲料化,既提高了农户效益,又减少黄秆落地的回收,控制焚烧带来的污染。在主要干道旁、机场周边,城市的上风口都种植玉米青储,将缓解环境的压力。

3.土地整合

土地集约方便大农机下地,规模化经济会给农户带来收益,使农户踊跃参加,享受合作经济带来的福利,希望通过这次土地改革带来生机。玉米种植平作并不减产,改进耕作方式有益于秸秆收运作业。

4.资源的保证

秸秆收储运设备初始投资大,需要启动金融进入帮助。互联网、物联网的建立,将社会的秸秆收储运设备资源有效的调配。

总之,建立了全新收储运体系,才能打通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让龙江秸秆禁烧成为现实。

唐大平

哈尔滨万客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IGEA中国秸秆产业化联盟工商理事会成员单位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3821159034

15321860945